您现在的位置是:分析 >>正文
模式突变太坊风向抢筹全解析以成新宠,机构市场
分析595人已围观
简介最近的市场变化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!记得前两天我还在跟朋友打趣说,现在连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在讨论以太坊了。这话一点都不夸张,看看昨天以太坊现货ETF的数据就知道了——总持仓量直接飙升到600万枚,其中贝莱德的客户就占了327万枚。这架势,简直就像饿狼扑食一样疯狂!说实话,现在的资金流向真是再明显不过了。比起比特币,机构们对以太坊的热情简直是八倍不止。贝莱德、富达、灰度这些大鳄都在疯狂加仓,资金宠儿的称... ...
最近的市场变化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!记得前两天我还在跟朋友打趣说,现在连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在讨论以太坊了。这话一点都不夸张,看看昨天以太坊现货ETF的数据就知道了——总持仓量直接飙升到600万枚,其中贝莱德的客户就占了327万枚。这架势,简直就像饿狼扑食一样疯狂!
说实话,现在的资金流向真是再明显不过了。比起比特币,机构们对以太坊的热情简直是八倍不止。贝莱德、富达、灰度这些大鳄都在疯狂加仓,资金宠儿的称号已经从比特币转手给了以太坊。这种转变,让我想起去年这个时候,市场还是比特币一家独大的景象,变化之快真是令人感慨。
美联储的"烤鸭困境"
说到降息预期,现在鲍威尔主席的处境简直像被架在火上烤的鸭子。9月不降息?市场肯定要炸锅。但要是降了,又会被说成是迫于政治压力。这个两难局面让我想起2019年时的情景,当时美联储也是被市场预期和各方压力搞得焦头烂额。
不过话说回来,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降息的期待。比特币突破历史新高就是最好的证明,117K的支撑位被反复验证,现在距离125K的目标位就差临门一脚了。昨晚4小时线金叉一形成,价格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往上窜。那些所谓的"回调"其实都是假摔,低点和高点都在稳步抬升。
市场结构今非昔比
现在这轮行情跟以前最大的区别在于:这次是实打实的现货资金在推动。记得2017年那会儿,都是合约在兴风作浪,价格涨得快跌得更快。现在可不一样,华尔街大机构们真金白银地往里砸,筹码结构已经完全变了样。
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更稳健了。130K到140K的目标位现在看来完全有可能实现。为什么回调幅度这么小?因为机构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在底部接盘。现在这个阶段,就是机构疯狂吸筹的周期,等他们停止买买买的时候,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信号。
以太坊:蓄势待发的黑马
再说说以太坊,这个月的表现简直惊艳!我在上个月的分析中就提到过,月线金叉的形成预示着大行情。现在走势完全验证了这个判断,4900美元的历史高点指日可待。有趣的是,上周还有人兴冲冲地开空,连止损位都没想好就进场,这种操作简直就是在跟趋势作对。
特别提醒一下,如果下个月美联储真的降息50个基点,配合10-11月的传统旺季,那行情可能会更加疯狂。虽然我不会盲目追高,但我必须说:永远不要用你的认知去限制市场的想象力。
关键点位分析
阻力位方面,124K是个心理关口,站稳了这个位置,125K就不是问题。支撑位的话,122.7K到123K区域非常关键,如果能守住,后续还有上涨空间。121.7K是8月11日的前高位置,也是多头的最后防线。
我的交易思路很简单:新高后出现回调很正常,但趋势这么强的时候,逆势做空等于自找苦吃。真要进场,也要等回踩到位再做多。记住,在这个市场里,耐心往往比勇气更值钱。
给投资者的忠告
最后想说,这个市场里充斥着各种"大神",今天晒多单截图,明天晒空单总结,看起来神乎其神。但真正值得学习的人,一定是逻辑自洽、观点一致的。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表演迷惑了双眼,持续跟踪、深入理解,才能分辨谁是真正的市场观察者,谁又只是在哗众取宠。
Tags:
相关文章
香港打响稳定币监管第一枪: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数字新机遇
分析8月1日这天,香港金融圈沸腾了。当《稳定币条例》正式生效的消息传来,我这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炮儿也不禁感叹:香港这次真是下了一盘大棋!记得条例生效前三天,金管局就马不停蹄地发布了配套文件,那阵仗活像是过年发红包一样热闹。说实话,这些年稳定币就像个"叛逆少年",一方面在跨境支付领域展现出惊人天赋,动不动就帮企业省下90%的手续费;另一方面又经常惹是生非,洗钱、诈骗的新闻层出不穷。香港这次出手... ...
【分析】
阅读更多手把手教你玩转Moonbeam委托投票
分析说实话,作为一个经常在DeFi世界摸爬滚打的老韭菜,我发现很多小白面对治理投票这件事总是望而却步。要么觉得太专业,要么就是没时间研究。但现在Moonbeam这个委托功能,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"懒人"量身定做的!为什么要尝试委托投票?想象一下,你买了$GLMR但整天忙着搬砖,根本没空研究那些复杂的治理提案。这时候委托投票就像找了个"代课代表",让懂行的人帮你投票,而你还能躺着参与社区治理。去年我就因为... ...
【分析】
阅读更多从巴厘岛惨案看数字货币圈的浮华与危险
分析今年五月初,那对在巴厘岛遇难的中国情侣的案件,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了无数涟漪。当我看到印尼警方那个"互杀自杀"的结论时,说实话,我的第一反应和大多数网友一样:这未免也太荒谬了吧?两个年轻人赤身裸体、胃部积水,这哪里像是自杀现场?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,酒店安保形同虚设,这种解释怎能服众?数字货币圈的隐秘江湖随着调查深入,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细节浮出水面:25岁的李姓男死者疑似是币圈人士。这让我想... ...
【分析】
阅读更多